你的思维层次,决定了你的营地运营
发表时间:2019年08月05日浏览量:
大家是否经常感觉到营地运营的各种困难?课程怎么设计?市场怎么推?这个渠道又谈崩了?
也许大家能一起跳出营地思考的肖申克监狱,尝试从不同的思维层次重新思考营地教育,将获得全新的认知。

你的思维层次,决定了你的营地运营水平。
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思维决定思考,思考影响行动。
在营地工作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小样一路走来感受到思维的不同思考层次带来的巨大差异。
而在和欧森营地小伙伴们碰撞和探讨的过程中,巨大的收获就是:营地运营思维层次的不同,深刻地影响大家的营地运营。
让大家从不同的思维角度重新思考营地。
营会思维
营地思维
专业思维
运营思维
行业思维
产业思维
商业思维
学科思维-哲学思维
1
导师思维
假如大家是一名导师,大家会更加关注营员的安全、快乐与教育;
假如大家是一名行政、后勤,会更加关注物资的管理、餐饮、交通的提供,如何在指定的时间把计划好的物品交给相应的导师;
作为一名导师,如果志在向营地教育方向继续探索,如果大家能站在营长的角度看待问题,则会有新的成长和收获。
2
营会思维
假如大家是一名项目负责人、营长,大家往往是营会思维,思考的更多是:
我这次营会课程如何设计?
我如何管理好营员的安全?
如何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体验感?
如何做好导师培训,并在营会中鼓励导师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团队?
如何安排和统筹好交通、物资、医疗、保险、餐饮等,即安排好营会的行政与后勤?
如何做好这个项目的市场工作?
如何和家长做好客服工作?
......
即类似于下面的营会思维导图,全面且细致地把握好一个营会的运营:

假如你的工作是一名项目负责人:营长
我将这种思考称之为营会思维,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成功运营一场营会?
营会思维之上,作为营长,如果大家能站在营地主任的角度看问题,即学习营地思维,大家将会迎来新的成长。
3
营地思维
假如大家是一名营地主任,则大家核心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运营好一个营地?
即思考基于这个营地,如何常年良性运转?
世界营地协会ICF的ICDC国际营地主任课程为如何运营一个营地提供了非常全面且详尽的方法论。
作为营地主任,如果我能站在一个企业/组织的角度看问题,则会许多全新的收获和思考。
4
专业思维与运营思维
一个企业/组织有许多分工,不同的分工有机组合形成组织的运营,相对于的会有两种思维:
专业思维:
譬如营地教育机构,除了常见的营地主任外,还有课程/产品研发部门,市场部门,品牌部门,财务部门...
专业思维是指能站在自己的专业、每个同事的专业角度理解和看待问题。
如果能跳出自己个人的专业局限,学会能站在其他专业的视角思考和理解问题,将带给你新的成长。
大家往往难以逃出自己思维的肖申克,导致假如大家的专业是木匠,手中只有锤子这样的思维工具,导致大家看待所有的问题都像钉子。
学会从不同的专业角度理解问题,甚至能掌握其他专业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你的思维工具箱中将不仅仅是锤子,还会有螺丝刀、电钻、斧头等等,面对真实复杂的世界,你将会有更多元解决问题的方法。
运营思维:
作为营地教育机构负责人,思考的核心问题常常是:我要如何运营好这家企业?
于是,要思考的问题很多:
财务如何管理?融资怎么办?
人才和人力资源如何管理?
品牌如何打造?
市场用什么战略?
课程/产品如何研发?研发什么样的产品?
社群怎么运营?
内部的企业学问如何营造?
......
我将其称之为“运营思维”,是COO或者 CEO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营地教育机构的工编辑如果能站在运营思维角度看问题,将会拥有跳脱自己本职工作的全局观,看待问题不再限于自己的狭小领域,思考问题将变成有机的整体。
那么COO或者CEO之上,还有其他的思维能帮助大家成长吗?一山更比一山高,还有更高的山峰等待大家攀登。
许多问题,站在自己的领域常常手无足措,但站在更高的思维层次上,也许将实现“降维打击”,自动化解。运营思维上,还有更高的思维层次。
5
行业思维
行业思维上站在全行业角度看待自身组织运营的思维,思考的问题常常是:
这个行业的价值链曲线形成是怎样的?
我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这个行业里面临哪些竞争对手?
行业里我可以打造怎样的品牌?
我在行业里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具有独特性和竞争优势吗?
......
如果大家站在运营角度,也许大家需要不断地解开组织内部运营的各种问题,假如大家站在行业的角度,或许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譬如作为COO,你也许在犯愁:
大家课程不具有独特性,没有击中用户痛点怎么办?
大家的市场就是推不动,招生难怎么办?大家的导师没有积极性,一直是教练拓展风格,怎么办?
也许大家站在行业角度,站在更高的山峰上,问题常常也许不是问题了。
譬如假如大家基于单点战略,头部资源拥有一切的假设,目标是打造全行业最好的课程,打造全行业最好的市场业绩,打造全行业最好的导师体系...
那么资本涌入,投资涌向全行业最好的课程,全行业最好的导师体系......有个更多的发展资金,也许之前市场不行,那么现在开始招募最好的市场团队,也许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看待问题的视角和高度,直接决定你的行动和效果。
高手拆解问题的方法,也许往往因为他站的视角更高,看的更远,才会一击毙命。
行业的有机组合,形成产业。
那么行业思维之上,还有产业思维。
6
产业思维
营地教育行业,目前有“地产+教育”,“旅游+教育”的综合叠加属性。
如果从产业价值链出发,自然可以得出一些全新的思考。
所有新兴的营地教育机构都要从资本超级重的营地运营开始吗?
营地的运营,营会的运营,是商业模式极重的资本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商业,太重自然影响速度,影响发展。如何破这个局呢?
当大家放眼整个美国营地界的产业时,大家就会有全新的战略思考:
如果优势在土地,何不专攻于营地土地?如何向政府、地产企业、景区拿地?如何选址规划与建设用地?
如果优势在课程,何不专攻营地课程研发?
如何优势在导师培训和人力资源管理,何不专攻营地人力发展?
如果优势在于行政、后勤,何不专门发展以后营地餐饮的提供?营地交通的运营?营地配套物资的生产和运营?
如果优势在于市场,何不专攻营地领域市场渠道的开发和运营?做全国市场渠道的总代理?
......
商业上,产业是行业的有机组合,站在产业的高度看问题,也许你的思考将截然不同,大家视野还不够高时,自然被四周的围墙挡住视线,站得够高,自然看得更远。
7
商业思维
学科思维与哲学思维
行业思维之后,还有其他思维的一些思考。
商业思维,假设营地教育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被人们认知为风口,那么当大家站在商业思维思考营地教育的时候,在全新的领域将会有全新的创造。
譬如商业思维中经典的理论、模型,如价值链、营销方法论、管理学、经济学需求理论、商业竞争等在商科中成熟且不断发展的理论或思考,学习商科,运用在营地教育界,将会有大量的新的价值创造。
商业思维是一种思维,大家依然可以从不同的学科思考营地教育,譬如现在最缺的是:
如何从教育学的角度思考营地教育?
如何从社会学的角度思考营地教育?
如何从传播学的角度思考营地教育?
如何从生物学的角度思考营地教育?
如何从历史学的角度思考营地教育?
现在营地教育界的教育学功底严重不足,类似这样的问题,如果能从学科思维思考问题,将有助于全行业的发展。大家也期待着伴随大家思维的精进,营地教育的开始更良性的循环和发展。
学科思维之上,抽象到极致,或许还有哲学思维。
营地教育界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大家能否推导营地教育的公理化体系?
知行合一、砥砺前行